阅读次数
这些天睡得香,醒得早,吃好早餐才八点。
今天上哪?手机上一看,夫子庙那边有座中华门,据介绍是南京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古城楼。
虽然昨天已经到过鸡鸣寺边的台城了,但决定去看看。
南京地名中的“门”真多,什么神策门、中央门、玄武门、解放门……都是断断续续的老城墙的门洞。
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。中国明代是最善于筑墙的。什么明长城,明西安城……现在保留下来的各地城墙,多是明代的。
呵,几十年前,我们为防止“苏修”入侵,又效仿朱元璋,在全国“深挖洞,广积粮,不称霸,备战备荒为人民”。至今记忆犹新。
拍到张照片,可以清晰看到至今城门有多少。
元宵过了好久,但灯会的装饰仍很扎眼,感觉有违老城墙的沧桑。
进去一看,一重重门洞似乎一座城堡。原来这里正是一座既有通行功能,又有防御作用的军事重镇。
反正时间宽裕,看看文字,蹭听讲解,让我了解了不少。
这里原是南京十三座明代城门之一的聚宝门。城墙最高达21米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,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、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,有“天下第一瓮城”之称。
据说为建造这座恢宏的城楼,江南富商沈万三(就是老家在周庄古镇,现在与猪蹄联袂的巨商),在朱元璋勒逼之下,曾经做出贡献那可是相当的大!
作为京城,南京的城墙规模和质量是一般地方上难以比拟的。中华门全部用砖石砌成,以石灰和糯米汁等混合物作灰浆,砖石上有造砖者的府、县官衙和年月日铭文。
瓮城东西两侧又各筑藏兵洞七个。整个瓮城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,战时可以藏兵三千,平时可以储粮万担。
三座瓮城,由四道券门贯通。
每道券门有千斤闸,遇敌兵攻入城门,千斤闸迅速降落,切断敌人退路,可关门打狗、瓮中捉鳖。
如今全部闸门已毁于战火,只有闸轨隐隐可见。
1927年,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,改名“中华门”,现城门上“中华门”三字,为蒋介石所书。
城墙下是久负盛名的秦淮河和长干桥。
“这个桥的石碑你相机里能看清楚吗?是刘伯承题的,叫长干桥!”
一位老者,见我在观察城楼下的桥,自豪地向我数家珍。
原来,这是很有历史的石桥,只是屡遭战火,屡毁屡修。1937年12月,为阻止日寇进攻,国军炸毁了中间的大拱,1951年,重建为钢筋水泥桥,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。
“河那边的公园古时候是大报恩寺。”
当场百度了一下。这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,据说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。2008年,从地宫里出土了世界唯一一枚“佛顶真骨”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 ,是中国规格最高、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 。
城楼下来,骑上单车,沿着内秦淮河,穿行于小巷,悠哉悠哉往夫子庙而去。
夫子庙,类似上海城隍庙,已经焕然一新,也太多商铺。
什么“ 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什么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”,什么青楼、红灯……虽然刻意保留并做新,但曾经被文人骚客津津乐道的古韵古趣再也难觅。
只有这个戏院没有过多粉饰,却让我窥到了历史。想来当年一定观众盈门,不乏民国要员和文化名人吧。
拍张照,打个卡,稍稍看看,回头便告别夫子庙!
地铁到大行宫,便是总统府了。
不料吃了闭门羹。唉,连日奔波,竟忘了昨夕是何夕,今日是何日:周一博物馆关门,全国如此!
与故宫有一拼的南京博物院也去不成了。
为什么国营博物馆周一要闭馆,而民营的却不谢客?有点搞不懂。只是在想,如今成立文化旅游部了,这种硬生生杜绝游客的做派,不知能否改一改。
也罢也罢!好在上次到南京唯独记住了这总统府。特别是那张百万雄师过大江占领总统府的经典照片,更是让我印象深刻。
门口拍张照片,就周边转转吧。手册上不是有1912街区吗?
1912街区似乎都布局在总统府围墙外。一幢幢洋式小楼典雅精巧、错落有致,显然是当年墙内达官显贵的府邸。与上海的新天地一样,主打文艺、浪漫、小资情调,如今都成咖啡馆、酒吧、餐饮店。
与历史已相去甚远,我不太感兴趣,闪人,去宾馆午休!